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简称 SPI)是指干基蛋白质含量≥90%的粉状大豆制品,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取工艺有多种,如碱溶酸沉法、膜分离法等,其中碱溶酸沉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工艺,它以低温脱脂脱溶豆粕为原料,通过碱溶及等电点沉淀将脱脂豆粕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碳水化合物除去。
工艺流程:低温豆粕-碱液提取-离心分离-酸沉-离心分离-中和-杀菌-喷雾干燥-大豆分离蛋白。
喷雾干燥中大豆蛋白的热变性
喷雾干燥是将溶液、乳浊液、悬浮液或膏糊状物料加工成粉状、颗粒状物料的一种干燥方法。它是液体通过雾化器的作用,喷洒成雾状液滴,并依靠干燥介质(热空气)与雾滴均匀混合,进行热交换和质交换,使水分汽化从而脱除物料中的物理结合水和机械结合水的过程,具有产品性质稳定、变性程度低,可连续化、自动化,操作灵活性大等优点。
喷雾干燥过程中的热处理大大降低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力,从而提高了蛋白质的可消化性。实践证明使用好喷雾干燥系统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从而改善产品的粘度、密度、颜色、风味。
此外,喷雾干燥后,大豆分离蛋白原来包埋在内部的疏水基团外露,表面疏水性增加,形成大量热聚集体,溶解性和乳化性下降。随着蛋白浓度增加,喷雾干燥后大豆分离蛋白中热聚集体体积分数增大,粒径增大,溶解性下降,较低的进风温度可以降低变性程度而有利于保持产品的功能性质。
有学者研究,环糊精作为添加剂辅助蛋白质复性,因此,在降低温度的同时,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减少大豆蛋白的变性。
查看更多(共0)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