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陶瓷的制备过程中,很容易想当然认为粉体原料越细越好,因为这样粉体的表面活性高,就能提高烧结性能且降低烧结温度。但事实正相反,恰恰是由于表面能大这一点,细小的粉体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团聚成为不规则的形状,导致流动性差,在压制成型时细粉往往不容易均匀充满模具,导致成型件会有空洞、边角不致密、层裂、弹性后效等问题,最终影响烧结体的质量。
因此,为了使原料粉体具有理想形状、大小以及合理粒径分布,“造粒”成为了一个必须的步骤,它的好坏程度将直接影响陶瓷成品的质量。到底要怎么造好“粒”,有很多的决定因素——材料方面有浆料的悬浮性能,流动性,粘度,固含量,以及浆料的分散粒径等;助剂方面比如粘结剂等;不同的造粒工艺(不同的粉体设备选型)等。必须要三者协调,最后才能出来好效果。
已知的造粒工艺中,主要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类,大家各有优势,但由于湿法的工序相对较复杂,包括湿混—挤压制粒—干燥等,因此为求一步到位,减少生产设备的数量、运行成本和人工数量,部分厂商会更偏好使用干法造粒工艺。但具体该怎么操作才最能提高效率,这个答案我们将留到8月6-8日于广州举办的“2020年全国先进陶瓷创新发展论坛暨新产品展示会”上。
届时,来自常州优一机械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干法制粒机等制药机械的研发与设计的王志安总经理及技术总工程师,将在题为《先进陶瓷粉体干法造粒新工艺》的报告中,为我们介绍一种“一步到位”把物料从粉状加工为颗粒的新型干法造粒工艺。据介绍,这种工艺集物理挤压、破碎及整粒等过程于一体,能直接将粉状物料制成所需颗粒,省去了湿混-挤压制粒-干燥等过程,可大幅减少生产成本,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氧化镁等金属氧化物、超硬材料、抗氧化剂等塑料助剂等行业的制粒生产。如果您对这种工艺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的话,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参加这次的先进陶瓷论坛,与报告人面对面交流哦!
查看更多(共0)评论列表